close

          

口腔癌(Buccal Ca) 口腔癌一、口腔癌之介紹 長期的口腔刺激是造成口腔癌的最主要原因,而直接所聯想到的不外乎嚼食檳榔、抽煙、喝酒,其中根據研究的主要就是嚼食檳榔,據統計所罹患口腔癌的病患8~9成有嚼食檳榔的習慣,因檳榔中含有許多種植物鹼,檳榔素具有促進副交感神經作用,會有發汗、興奮及增加唾液之作用,所以嚼食檳榔後,能有生津止渴、提神、禦寒等功效。但檳榔素在人體口腔環境下,會產生內生性硝化作用而形成數種不同的亞硝安,其中3-propionitrile是一種很強的致癌物,推測這就是檳榔造成口腔癌的主因。其他如不良的口腔衛生習慣、不合適的假牙等等長期慢性刺激口腔的因素,都是造成的原因,甚至有報告指出同時有嚼食檳榔、抽煙、喝酒習慣的個案,所罹患的機率是一般人之123倍之多。 口腔所包括範圍包括有唇、頰膜、下牙槽脊、上牙槽脊、臼齒後三角區、口腔底、硬顎及舌前三分之二,而在這些位置發現不正常的細胞增生、侵犯到周圍正常組織、甚至轉移到身體其他各個部位皆稱為口腔癌,其中口腔癌好發位置中,兩頰黏膜的發生率就佔所有口腔癌的百分之四十,這部位就是嚼食檳榔最直接接觸及刺激的位置。在長期的溫度或化學物質的刺激,造成組織的傷害,再加上身體上某部分的基因不健全,累積了所有刺激無法負荷時,當然就有可能發生「癌」化。口腔癌種類有鱗狀上皮細胞癌、疣狀癌、腺樣囊狀癌、黏液表皮樣癌等,原發腫瘤大致上分成四期,以2公分及4公分為期分界,第四期口腔癌除了腫瘤大於4公分外,還有皮膚、骨骼或舌深部肌肉侵犯。早期口腔癌包括小於4公分的第一、二期腫瘤(T1-2),而晚期口腔癌通常只大於4公分的腫瘤(T3-4)。口腔癌所會表現出的症狀有:1. 嘴唇或口腔有慢性且久不癒合的潰瘍。  2. 嘴唇或口腔內部有腫塊。3. 口腔黏膜有白斑或紅斑出現。4. 口腔內發生不明原因的出血、疼痛或麻木感。5. 喉嚨感到有異物,久不癒合的咽喉疼痛。6. 吞嚥、咀嚼時感困難或疼痛。7. 聲音改變。8. 耳朵有疼痛感。9. 牙齦腫脹造成假牙固定不良或不適。二、口腔癌之護理在生理方面大致有下列四項護理重點。1.維持呼吸道功能方面:由於口腔癌的位置在口腔屬於上呼吸道,所以呼吸道功能會因為腫瘤或是術後造成組織的水腫,通常會利用氣管內管或插管來維持呼吸道的通暢;除此之外病人也會因為插管及較長時間的臥床,使得呼吸道清除功能失效,且會因疼痛而不敢咳嗽造成無效性。呼吸道功能護理:(1)鼓勵病人主動執行深呼吸咳嗽之活動,鼓勵深呼吸活動以增加胸內壓,可教導腹部使用枕頭輕壓,及頭頸部傷口的支托,可減少疼痛感,以利痰液的咳出。(2)可執行及教導家屬為病人每2小時執行胸腔物理治療扣擊、姿位引流,使痰液能夠有效的配合深呼吸咳嗽自肺臟中排出。(3)有插管或氣管內管的病人,可以必要時裡運用無菌技術予以抽取痰液分泌物。(4)隨時觀察痰液分泌物的顏色、量以及性質濃稠度。2.口腔黏膜的完整性: 當病人接受放射線治療時,唾液腺通常會受到破壞,導致口腔黏膜會出現發炎及疼痛的現象,唾液量減少,口腔乾澀,食物不易軟化,病人感覺咀嚼費力,且會導致在吞嚥食物時會有吞嚥困難的感覺,導致食慾的降低,及營養攝取不良的現象。 口腔護理: (1)應密切檢查口腔有無發炎症狀、病灶和觀察出血潰瘍情形。如果有出血的狀況,可予以棉棒或紗布沾水清潔口腔,並調整換藥次數。 (2)建議攝取高熱量、高蛋白質、冰涼或冷的軟質或流質食物等。較乾性、體積太大具刺激性的食物、含有酒精成分及刺激性飲料、熱食和加有刺激香料等食物等盡量避免攝取,並且禁止抽煙。 (3) 衛教正確的口腔衛生方式,指導正確的刷牙方法及牙線的使用。 (4) 最重要的是在放射治療結束後,除了繼續在放射腫瘤科追蹤檢查癌症病灶,同時也要到牙科門診追蹤檢查以隨時加強指導口腔衛生或及早處理續發的齲齒。3.傷口照護方面: 由於口腔癌的的最有效治療方式為手術切除,也常配合放射線治療,造成口腔、顏面組織缺損,而須整形重建及功能復健,所以傷口通常會包括腫瘤切除的部位、補皮處及供皮處傷口。 傷口護理: (1)適當體位:使用彈繃包紮,利用毛巾捲置於頭部兩側固定,抬高床頭20~30°,使不致過度伸展。(2)定時觀察受皮及供骨、供皮區的血液循環:每30分鐘~1小時監測脈動,並觀察各區溫度、及評估神經反應和感覺。(3)供皮區用網狀紗布覆蓋,合併使用抗生素藥膏塗擦。(4)供骨區術後用壓迫性敷料及彈繃包紮約1~2天,抬高患肢,減少充血。(5)評估傷口有無感染徵象:例如發紅、引流物、氣味、疼痛及硬塊。(6)觀察傷口附近有無水腫、出血及顏色、監測引流物的顏色、性質及量。4.疼痛護理方面: 由於皮膚完整性的受損,及心理上因素例如:害怕,都會造成病人疼痛,此時護理人員所能提供的護理可包括: (1)評估疼痛 (2)非侵入性疼痛處理 (3)侵入性治療:可依醫囑給予止痛藥。5.預防感染:(1)預防感染:密切監測生命徵象及感染症狀和徵狀。(2)追蹤並評估各項感染相關檢驗值,如:白血球、傷口及血液之細菌培養等。(3)引流管護理:術後會在傷口內置放引流管,應維持引流管通暢,防止逆流,且觀察和記錄引流液性質、量及顏色。(4)保持口腔清潔:可使用低壓力40~60 mmHg抽吸器,抽吸過多的口腔分泌物。6.營養:(1)提供足夠熱量、白蛋白、高維他命,以促進傷口癒合。(2)補充水份和營養。7. 復健:復健治療的目標是依患者治療的程度及方式而定,儘可能幫助患者恢復正常的生活。通常復健可包括營養師的飲食調配指導、外科、牙科修補術、語言治療等。患者需要藉助外科手術重建或整形口腔的骨頭或組織。如果無法恢復則需要製造一個人工的假牙或人工的顏面修補。患者治療後說話有困難,可以請語言治療師給予語言治療。鼓勵病患在復健的過程中需要持之以恆,隨時維持肩膀處於向後及放鬆,以及避免提重物、睡覺時以平躺的方式。在心理層面上由於病人及其身邊家人都會因此而改變了生活型態,角色關係都會因此而改變,又由於外觀的改變而有身體心像紊亂的障礙。1.身體心象紊亂: 切除病灶且取皮瓣重建於臉部,導致外觀會有明顯的改變,在病房中,常常見到病人表情愁眉不展、少與他人互動或不想看自己的傷口…等等,導致病人有身體心象方面的問題,此時所能給予病人的幫助可有: (1)安排時間與個案會談,鼓勵說出對外觀改變的感受 (2)接受個案情緒反應,並以肢體語言,握其雙手及輕拍右肩,表示接受。 (3)教導並協同病患傷口自我照護,適時予以讚美,以增加其信心。 (4)協同社工及志工,前往探視、關懷。 (5)利用回想過往的正向生活經驗,以增加自我認同。 (6) 病情相似,且情況穩定之案例,與其經驗分享。2.疲憊: 由於照顧一位口腔癌病患,通常需付出許多的心力以生活型態都會因此而改變,而病人本身身體狀態的改變,例如:代謝能量之聲成降低、營養不足、放射線治療的副作用等等。 可給予的支持措施: (1)鼓勵家屬探視時表達彼此得關心或意見。 (2)轉介社會福物單位,並定時追蹤。 (3)提供家屬院內資源,例如:佛堂,提供心理慰藉。 (4)給予適當的環境,使得病患能獲的足夠的休息。 參考資料 梁錦榮(2003)‧高雄榮總門診換找對口腔癌認知的研究‧中華口外誌,14,97-103。  高壽延、涂曦丰、楊政杰、羅文良、張哲壽(2001)‧An overview of the Detection and screening of oral cancer and precancer。中華口外誌,12,91-99。  謝明容、蘇志英(2003)‧口腔癌患者不良嗜好之臨床分析‧台灣耳鼻喉口腔外科雜誌,38,222-225。 林曜祥、任益民、李日清、林釧正、王炳龍(2002)‧台灣地區頭頸癌概況‧台灣耳鼻喉口腔外科雜誌,37,176-182。 陳鑑芬、劉雪娥、陳文文(2002)‧照顧一位口腔癌患者於重建顯微手術後之護理經驗‧長庚護理,14,176-183。  

 

1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黃勝青 的頭像
黃勝青

光良

黃勝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