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 託 情感空白許久的人容易產生一種寄託,這種寄託可以是愛情、親情、友情,可以是部落格或是其他東西。每個人其實都需要一種寄託,用來當成紓解壓力的管道,隨著揪心、歡喜、沉醉、快樂。一旦這樣的寄託離開之後,就會感到不捨,因為已經投入一份情感在這樣的寄託中。若是對於人的感情寄託,不一定會要求回報,只求有互動,可以有人聽他們說話,可以在互動的過程中,讓自己感受到溫暖和感動。部落格的世界,就是如此奇妙。身處各地的人,隨著指尖滑鼠的點擊,進到一個個不同的內心世界裡,有的是報告旅遊的愉悅和視野,有的是提供美味的食物、餐廳,有的是拍攝許多迷人的景物,有的是傾訴愛情裡的喜怒哀樂,有的是談論宗教、勵志的文章,有的是閱讀好書、觀看好電影的推薦心得與觀感,有的是分享孩子、家庭、豢養寵物、蒔草種花的趣點。每個人的人生都精彩,每個人也會有些感嘆或是快樂。雖然看不到真實的臉孔、舉止,然而這些寄予部落格的生活,卻又讓人介入他們的世界中,看了會心一笑,尤有甚者,各種情緒的產生,喜、悲、哀、懼、欽羡、妒嫉、擔憂。這是真實世界的縮小版,各種人等都能藉由網路連結,體會到不一樣的人生,在線與線銜接,在無形與有形的牽繫中,一樣有人性存在。在我的真實世界裡,當然遇過對部落格世界的交流,感到不以為然的人。他們一般是認為,許多個人的秘密心事和心情,怎麼可能就這樣毫無顧忌又坦然的對著陌生人訴說?難道是吃飽撐著,時間太多?怎麼會把時間花在這種地方上?應該這麼說吧,就是因為陌生,誰也不知道真實的誰,沒有利害關係,才可以如此坦然的對著陌生人,說出自己在真實世界難以啟齒的事。除了紓發心情和想法,每個人都可以從卑微渺小,變成獨霸一方的地頭蛇,在自己的地盤撒野,可以堂而皇之、大剌剌的自在。雖然某些數字是虛幻的,然而格友之間的交流,卻真能到達交心的地步。這種交心不致於揭露自己的真面目、真實身份,是可以讓自己放心、安心的一種方式。妳可能沒辦法跟周遭人明白的說自己的小姑、婆婆、某同事,有多麼令人憎惡,或是跟男朋友、丈夫說,他的某些時刻有多麼機車;可是妳可以告訴不屬於真實地盤裡的格友,因為與她無涉,她可以提供妳真心的好建議,也是毫無所圖的勸慰妳。你可能不好意思告訴自己的朋友,自己正被某個女孩子窮追猛打,一個頭兩個大,但是你可以放下戒心,聽聽其他有交情的格友,分析那個女孩子的心態。妳可能將自己滿腹悲傷訴諸於詩詞中,暗喻著自己的掙扎痛苦,看懂的格友讀到了其中的悲苦,安慰了妳,於是妳有了知己摯交。建築在虛擬空間中,一樣有真情真心,一樣有關懷和想念。我想,只有同為部落客,才可以真正體會這種寄託帶來的快樂。而且不能否認的是,文字比言語更容易打動人心,有些話我們不見得敢當面說,但卻容易勇敢的用文字寫出來。別人用怎樣的眼光來審視,是我們無法判斷和預測的,一旦能引起共鳴,心裡的寄託也具體的落實。在部落格的交流中,有多少人互相成為對方的寄託呢?無論是知性、感性、感情,或是學習,在寄託中應該都會包含這些成份,看似虛幻,但互動過程中的感受,卻又如此真實的讓人感動。我相信,這跟以前國、高中時期,流行結交筆友的情況類似,有多少青年男女在文字觸動人心的情形下,產生了感情,有友情交流,也會有愛情滋生。真的罪不可恕嗎?!如果是當成一種心靈的寄託,這樣的說法,不知有人會認同嗎?群體動物,免不了期盼互相取暖,有些感動和需求的滿足,是身邊的另一半、家人、朋友,有利害關係的同事,所無法給予的。或許在某些人眼中是無法治癒的疾病,可是回歸到最初始的念頭,部落客除了想紓發自己的心情,記錄自己的生活外,有許多層面,是希望找到真正瞭解自己所思所想的有緣人。倘若,將理智永遠凌駕在情感之上,這樣的心靈寄託,會是可笑的嗎??我們,只是用文字取代了肢體、語言、表情。我們,只是以文字的依戀,企圖將自己完整的呈現,其實,我們只是在自己的地盤裡,將自己的學說思想,傳播出去。我們只是讓別人成為我們的寄託,也讓自己變成某些人的寄託。 ◎本文圖片引用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當即移除,謝謝! 美好的事情(西村由紀江—鋼琴演奏)
3